人际的法则 | 与人交流的4大关键

注:与人交流的4大要点

时代不断变迁,人类的生活品质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变得愈发舒适。但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论是战场与商场、人力车与电动车、飞鸽传书与email。。。你可能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争执,其实本质上来说还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

在这浩瀚星河里,唯一不变的东西——是人性

这本书将会借由作者通过自身的观察、分析、实验所得出的经验,以书面形式分享给大家。作者也在书中不止一次的强调——要读者们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思考,毕竟尽信书不如无书,希望大家可以自行截取书中营养,而不是照单全收。

那么接下来我将以文章形式汇整书中4大要点并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开始吧!

1)理解他人

很多人在发生争执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捍卫自己的观点,并企图说服对方来认同自己。然而书中的解答是——不要试图改变他人,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那仅仅是你的妄想。

与其想着如何说服他人,还不如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ps: 虽然有时候他们的理由确实烂到难以置信,但凡事事出必有因)所以说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对方的立场,再对他们的言行下判断。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例子:

愤怒——容易愤怒的人其实有更多时候是悲伤的,他们的悲伤可能源自于对生活的失控、怯弱、无助,或是悲惨的童年,愤怒不过是他们对自己情绪的伪装。很多愤怒的爆发是源于自己的无能为力,害怕自己会失败、被惩罚,因此靠着怒吼来试图找回掌控权。

争执——适度的争执其实本身就是理性沟通的一种体现。我们应该理解到:直接沟通并不等于正面对质。当你遭受一些冷落的对待的时候,你应当勇敢的提出来并进行沟通,毕竟对方有可能是无意而为之。一昧的选择逃避只会让心理压力的雪球越滚越大,而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沟通时候的语气很重要,当你要表达出内心的不快时,不妨试试这么说:当你这么做(不告诉我)的时候,我内心会觉得。。。(受到冷落、不被信任)

指责——很多前辈会告诉你要你跟着他们指导的方向前进。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其实是被自己不完善的认知系统框住了,只是他们不自知而已。前辈们都说我们一定要去外面多交际、多认识人以得到更多的机会,仿佛这是成功的唯一选择。殊不知这世界上有的人天生就喜欢交际并获得生意合作、升迁机会;有些人则是喜欢独自工作、或靠自己创造被动收入,并达到财富自由的。

不过我们还是需要理解他们,虽然他们用的方式不那么正确,但至少能肯定的是——他们也只是为我们着想而已。

2)帮助他人

a)倾听就好,别急着给建议

请你在倾听他人诉苦时,尽可能的克制住自己想要做点什么的冲动。很多人在选择向他人倾诉的时候,他们往往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需要知道有人正在感受他们的感受。

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只是还是忍不住想要抱怨。所以比起提供建议,或许他们只需要你在一旁静静的聆听。如果硬要说些什么的话,那么你可以这么说:“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感到很难过。。。”之类,一些能感同身受的话语。

如此一来,他们便会觉得与你聊天能够产生共鸣,说不定会更加愿意掏出他们的心底话来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b)学会问问题,引导他们自行做决定

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抱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比起找出正确答案,发问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能直达问题核心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既能引导他们自行思考解决问题,又能明哲保身,何乐不为?

-透过发问的方式,你可以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人家。

例如:有人向你倾诉他有一辆年久失修的车子坏了,而他在烦恼着该修复还是直接卖掉比较好。

a)直接把它卖了吧!反正留着也没用。

b)修车最好和最坏的结果是什么?那卖车的话呢?

我想,透过这类简单的发问,倾诉者就能够自己权衡利弊,并作出合理的选择了。上面的两种提问方式,究竟孰好孰坏相信小伙伴们应该心里也有了答案。

c)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帮助

-帮助人的前提是你必须确定对方需要你的帮助,你才能伸出援手。大部分的人多是以“我想要帮忙,所以我就去做”的心态做为前提来采取行动的,但这难免会忽略了倾诉者的感受。这么说可能不太好听,但是有时候我们热心的帮助反而会变成他们的阻力。

-他们很有可能在非本意的情况下接受我们的帮助,然后就觉得有种“受人恩惠”的感觉。他们可能并不喜欢欠人家人情,亦或感觉遭人轻视。他们如果拒绝你的帮助,那也不是因为你的关系,而是与你帮助他们时他们的感受有关。

3)谈判技巧

一场成功的谈判最终目的应该是——创造双赢的局面。

你可以想象一个悬挂于大堂上的金色天平,天平的两边各摆着谈判双方各自的筹码。通过双方筹码的交换,从而让天平维持着一定的平衡。要是天平明显倾向于某一方,那么这场谈判就算不上双赢。

——文章摘要取自“人际的法则”

接下来我将用“我是批发商,我要试图说服商家们来购买我们的商品卖到市场”作为案例,并分享5个实用的谈判技巧给大家。

学会变通:当双方价钱谈不拢时,买方执意要以更低廉的价格来进行购买的话,我们可以试图争取以在对方店内打广告/更长的出货时间/更低的交通运输费用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是一昧的在价格上各执一词、喋喋不休。

进退有序:要想着先付出,而后才有回报。谈判一开始时,请先仔细聆听对方的需求、难处、及所开出的条件,注意不要随便打断他们说话。请务必要让对方有持续占上风的感觉,在这之后再开出我们所希望的条件。

守住底线:在上谈判桌之前,请务必和掌舵人确认好谈判条件的底线,一旦对方一再的越过底线,我的建议是——直接挥手走人。在谈判的过程中一昧的让步只会让对方觉得我们软弱、好欺负,就算最后谈成交易,想必后续的交流对方也只会持续的为难我们。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请务必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平和但坚定的语气来进行沟通。

游刃有余:请把自己“装”得非常游刃有余。谈判过程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有时间上的压力(如果有),不然他们很可能会使用缓兵之计、能拖则拖,把谈判拖到最后一分钟来进行,到时候我方就会明显处于下风、极度被动的状态。

在谈判时,一定要极力掩饰自己的紧张、焦虑、躁动的情绪,哪怕我方急需谈成这笔交易。一旦被对方捉住我们的弱点,接下来我们就很容易被拖到对方的节奏,并陷入单方面被压制的情况。

应对突发情况:当一切都尘埃落定、要准备签合同的时候,对方可能会在最后时刻来上一记回马枪,即“附带条款”。“你们能不能在包装上给些折扣”、或是“如果可以拿到当天现做的那就再好不过了”等等,而我方由于成交近在眼前,大概率会在缺乏周全思考的情况下仓皇答应。

在此送上一贴“万灵丹”,那就是:如果要我现在就给出答复的话,那就是“不”。祭出此策虽不能保你百战百胜,但要做到百战不殆(不输),相信是没问题的。

4)难以相处的人

首先我们得先认清一个事实,对于那些不好相处的人,不要期待能改变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你唯一能改变的东西只有你自己,请不要期望透过改变他人来兑现自我价值感”

接下来我将举出一些在我现实生活中遇见的实例来进行解说:

自卑:有些人喜欢透过贬低、嘲笑他人来获得尊荣感。借由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而他们身后的追随者们才会投以崇拜、仰慕的眼光给他们,而他们也能借此来获得更多的认同感。

怒吼:当你在餐厅点菜时,基本上不太会出现怒吼的状况,因为服务员随时准备好聆听食客的需求;但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忽视时,你很可能就会发出怒吼,并希望他人听见你的声音。所以喜欢怒吼的人,他们的本质是他们感觉自己被忽略、并且渴望他人的倾听。

控制:自认为无所不知,希望自己掌控一切,如果你不听从他的吩咐,那么他可能会欺负、恐吓、或是情绪勒索你。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或是对生活上的失控,并借此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

消极:生活中的悲观、现实主义者。凡事会自动先做出最坏打算,常常因此裹足不前。他们习惯否定各种新的想法、拒绝尝试新事物。这类人通常做事深思熟虑。如果我们愿意倾听并与之交谈,弄清他们拒绝尝试的原因,说不定他们看见一些我们原本没发现的视觉盲区,那么执行这件事的成功概率就能随之提升。

结语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了一个新的体悟。那就是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先反省自己需不需要做出改变。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事情本身的对与错对我来说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得成长。

承认自己需要改变并不就意味着自己错了,而是为了保全当下局势,我可以做到放下自尊心来体会和包容他人的话,那就证明我又成长了。那就证明我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获取更大的视野,心胸怀抱着更大的格局来面对这个世界。这对我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从改变心态,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由此影响周遭的人与环境,我想我们会发现,最后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最后,有一句话想要送给大家,那就是——

“宽容,是可以练习的”

谢谢各位。

一条评论

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