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医科高材生的满分思考术 | 如何设定目标

“东大医科高材生的满分思考术”

————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

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梳洗,工作,阅读,运动,练吉他,写部落格,然后晚上十点半上床睡觉。乍听之下这样的自律人生好像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实现。首先我想在这里介绍一本书给你们——“东大医科高材生的满分思考术”。它在我实现自律人生的路上帮了不少的忙,尤其是在“如何正确的规划自己的目标”这门课题上。

下面我将运用我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理解,用它教给我的方式与和自己的自身目标相结合,做个总结。

STEP 1—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书中提到要想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其实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拿出纸和笔,接着给自己二十分钟的时间,把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一一写下来(强烈建议大家跟着试试看,毕竟这方法对我确实有效)。

我自己的话是将我想要在三十岁的时候想完成的事情一一列出,接着将它们拆分成五个部分,即:事业,健康,人际关系,兴趣,及个人成长。

注意:在写的过程当中不管你想到了什么,或是发现其中有几项重叠了都没关系,反正就先把它写下来。

写好了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张清单中找出能带给你“长期利益”的事情,并将之列为优先代办事项。然后问问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具体行为来实现你的目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具体行为最好是能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挂钩,不要太过跳tone。否则容易造成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最终选择放弃最初想实现该目标的企图心。

比如说你想要训练自己的勇气,于是乎你在自家的大马路前面摆个气垫游泳池来势汹汹的开始裸泳。

这显然蠢爆了(当然,你要是敢这么做我倒是没什么意见XD)。

STEP 2——将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

大目标 = 自身兴趣/习惯 + 小目标

这个步骤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大目标进行拆分。

从三/五年份的大目标开始拆分>每年>每月>直到拆分成每日目标为止,一直拆分到它们变成容易完成的每日目标才能算是个完整的规划。

比较好的方法是将目标与自身兴趣结合。比如说你可能本身喜欢唱歌,然后你想训练自己,增强自己的勇气的话——你可以先选择下载唱歌软件,以匿名方式或不公开个人头像的方式开始在不同平台慢慢展现自己的才能。等到你觉得你自己适应了在慢慢往难度更高的地方挑战(比如直播)。

跟某些裸泳变态比起来,这方法显然聪明多了。而且也更加平易近人。看到这里你们或许已经发现了——所谓的好方法其实就是指那些你需要“稍微”努力才能达标的方式。它会让你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增进某些专业能力,同时还会不断累积你的自信心。

问:上面提到过必须付诸具体的行为来确保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具体该怎么做?

答:在你的行为上面加入三个W。即——(When, Where, and What)

例子:

Target = (When) + (Where) + (What)

增加勇气= 每晚八点 在某某平台 唱一首歌

让我们谈谈在设置每日目标时候的小撇步,每日目标的难易度将大大的决定你在未来真正实现目标的概率。

每日目标应该设定在你自身的现有能力边际,即舒适圈外缘,但要在学习圈之内。原因很简单:太容易实现的东西做起来无聊,没啥挑战性;太难的则要消耗大量的精神能量。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是你非要用冲刺的方式来跑的话,用不了几个月你就会出现力竭、低能量的负面状态。很明显这对你实现你的长期目标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舒适圈的实际范围,那么你可以试试这招。在做某件事之前先问问看自己:这是不是你需要稍微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事。如果答案是“是”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了。

注:目标应该设置在舒适区与学习区之间,即蓝色与黄色的边界。

STEP 3——执行时的该注意事项

我认为这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出高度专注力。

撇步1:

一个时间段只专注于一件事。

就拿我自己来说好了,早上八点到十点和晚上八点到十点是我精神最集中的时候。像这样的时间段就最适合做些烧脑活,比如说早上的时间段我会用于学习/思考工作流程;而晚上就会是我阅读/写部落格的时间。

剩下的没那么重要的任务,例如运动和练吉他,我就会放在下午去做,毕竟对我而言这两项活动不需要投入百分百集中力也能够完成。

撇步2:

在特定的地点做特定的事情。

曾经听过一个蛮有趣科学实验:一只狗被训练长期在听见铃声后就开饭;一段时间后,只要它听见铃声,它就会分泌唾液开始自动四处找饭吃了。

所以说我们要设法告诉自己的脑袋,XX地方=就是做XX事情的

床就是用来睡觉的,那你就别老是躺在床上滑手机;

书桌就是用来看书的,那就别老是在那里打游戏;

厕所是用来上大小号的,所以说别老是偷偷在厕所里xxx。

(喂!给我正经点!)

撇步3

好好重视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我工作或是学习的时候,我通常会遵循“番茄工作法”。

对我而言,休息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它很大部分的决定了我们的产能以及效率。很多人会容易陷入到一种“只要我不工作/学习,我就是在浪费时间”的思维误区,殊不知长时间的工作其实本身就是效率最低的做法之一。

因为只要时间一拉长,身体机能、心理状态、生理时钟就会被通通打乱,到时候就会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来调试自己。试想想一部车你是差不多用完汽油就去添油;另一部是油槽空了,然后你把车停在路旁再添,两者之间的效率怎么样?说是天差地别也不为过。

要是想要让自己逃脱出这样得思维误区,我就会建议大家把休息想象成工作的一部分。就像刷完牙会洗脸、洗完澡后会搽身体一样,它是工作的其中一环,是吃完主餐后的甜点;没了它,就相当于缺了一角的工作体系,变得不完整了。

图为番茄工作表

LAST STEP ——检查清单

策划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执行计划>>>检查清单

接下来的最后一个步骤,那就是“检查清单”。每个一段时间检查一次自己的目标清单是非常必要的。这么做的好处有二:一,透过不断的检测可以有效的找出最适合你自己的方式;二,确保你的每日行动没有偏离轨道的终点(大目标)。

像我自己的话呢,我是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会给自己一个10-15分钟的“thinking time”。每晚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今天做了哪些值得开心的事”、“今天有没有犯下什么错误”、及“我可以怎么样改进”。如果没有失误的话,我就会直接上床睡觉;如果有失误的话,那就想出解决方案,然后睡觉。 这么做的作用其实就类似于曾子老大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除了每晚反省自己的行为外,每隔三个月,我就会做一个定期目标回测。需要回测的要素包括:预期目标是否达标、生理状态、和心理情绪。

这个回测动作主要是为了定期扔掉垃圾(比如说低效的方法/习惯、负面的思绪、太多太杂的目标等)。然后就删除/改变原先的方式来做自我调整。

接着就继续把自己当成白老鼠来“实验自己”,看看透过加入新的目标/习惯对自己会产生一个怎样的影响。

我的个人心得

与我而言,本来我是想透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做着做着,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不断自我探索的旅程。

一开始,我每天最少铺排了六七项任务给自己完成。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很愚蠢的行为。因为我每天一起床睁开眼,我就发现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于是乎就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还让家人为我操心,实在深感愧疚。

我的生理时钟较慢,然而我安排给我自己的生活节奏太快太紧凑了。

于是我开始痛定思痛,每天限制自己一天最多只能安排四项任务给我自己。我因此而得到了一个教训——我设定的目标一定要配合到自己本身的生理节奏,否则就是欲速不达。

我对一句话也是深感体悟:做的了,比做得好要重要一百倍。

不管我们想要做什么,在一开始的时候,请你给你自己多一点包容心。一开始就对自己要求太高、太完美的话,万一失败了,你在成功学习到此项技能前信心就已经崩盘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状态不知怎的,就是会不如平常,就是没办法像往常一样集中精神的去完成工作。一开始我也很懊恼,不知道怎么办。

到了后来,我认为状态是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的东西(因为状态会受各种外在因素干扰),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态度。如果今天你的状态只有六十分,那么至少你要拿出不低于五十九分的工作状态来工作;如果满状态只有四十分,那就不能用三十九分的态度来做工。

最后想来和大家谈一谈“自信心”这一块。很多人认为自信心是在你做你所擅长的东西才会展现出来的特质。我对此抱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当你能够真正的拥抱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并大方的承认:“我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人家”,但是依然还在不气不馁的一步一步继续的往前进,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个“有自信”、“有底气”的人。